故事集

 

恩友每天煮食大份量午晚兩餐,多年來廚房許多器具已經非常老舊,急需汰舊換新。

佳里恩友中心後方的人家,阿嬤與小孫女相依為命的生活著。去探訪他們的時候,阿嬤娓娓訴說著他們的故事。輕聲地,緩慢地,不悲情的。 兒子因為工作成了殘疾,仍在新北異鄉努力工作,賺的不多,卻拼命省下一分一毫想要寄回來,有時候,每個月只有三,四千塊。媳婦離了這個家,似乎是不願再吃苦了 .......

三年前,剛來到台南恩友中心服事的照片。
用餐的人數很少,椅子是斑駁褪色木製椅子,連結的金屬鐵條因為生鏽常常發出吱吱的聲響。
電視是壞的,只能看一半銀幕。

您聽過女性流浪者的故事嗎? 「在恩友中心的日子,是她一輩子最開心的日子...」鄧助傳跟我提起這件事的時候,我看到她泛紅了的眼眶。 去年的八月下午,她揹著行李出現在東豐路的台南恩友中心:「請問你們可以收容我嗎?我流浪很久了...」長髮的她帶著期待的口氣輕聲問我 ......
很多漂泊的人,都不愛說話,或者說不願意說話。 沉默,或許是受了非常大的委屈。 他也是這樣。 190幾公分的身高,100多公斤的體重,動作非常遲緩,從來不願意說話。曾經為了幫他找合適的衣服,我們募捐了好幾次,也蒙一些好朋友紛紛送來愛心 ......

恩友月刊

恩友月刊 2012年 6月號 恩友月刊 2012年 6月號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需要信仰。 即使有些人因為年輕身體健壯,又有好學識,就以為世上除了自己以外,就沒有什麼困難; 可以不信這個、不信那個,有人甚至怕被人批評為迷信,自稱是無神論者。 但,人總會老也會病,且難免有煩惱,等這些事臨到,才發現自己能力實在有限 .....
恩友 2019年 7月報 恩友 2019年 7月報 阿英嬤孫子收到布偶禮物一直緊緊抱著開心的笑,看著這個天真活潑的孩子,也為他的成長背景感到鼻酸。 孩子的媽媽在他十個月大時,把孩子留給阿英嬤,就離家不知去向,目前孩子已經四歲多了,媽媽還是下落不明,都是靠著阿嬤照顧和陪伴。
恩友月刊 2011年 2月號 恩友月刊 2011年 2月號 恩友中心成立迄今七年,進入第八年,但對許多需要幫助的貧窮人仍是陌生。「嗯友中心就是間『實踐神學』教會。」 「實踐神學」,簡單說就是以行為實踐聖經教導。 聖經說:「信而受洗必然得救。」 但何謂信,是一時感動受洗的信,還是忠心不渝,遵行 耶穌教導的信。 雅各書說:「信心若沒有行為乃是死的。」
恩友 2020年 1月報-彩 再次帶著營養補給品和生活用品,去探望手受傷的娟娟,帶給娟娟所需的物品,減輕她經濟上和生活上的負擔,希望娟娟可以好好養傷,也帶給她關懷和安慰! 兩個身心障礙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巨型寶寶,是劉姊妹必須在家以網路銷售餅乾、調理包,支持她堅強扛起家計的甜蜜負荷…
恩友 2022年 4月報 謙卑的人看見了就喜樂;尋求上帝的人,願你們的心甦醒。 三年前玲姊經由朋友介紹來到恩友中心當志工,玲姊年少時,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變亂,安穩平靜的生活一夕變天,三餐不濟…

媒體報導

【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】信主前,李政隆是參與多間國內廟宇設計與規劃的知名建築師。為了宣揚佛法,他還曾創辦〈佛教文化雜誌〉,後來更應證嚴法師之邀,擔任慈濟功德會推動小組的核心幹部,興建慈濟醫院及推動弘法利生志業;信主後,李政隆看到長期被社會所忽略的街友及弱勢貧寒者的需要,陸續在全台成立了恩友中心 ......
◎ 李政隆/ 被譽為「原住民孤兒之父」,一○五歲的楊煦牧師和林鳳英師母相繼安息,他們留給台灣一個「流芳的人生意義」楷模。謹以眼見與大家分享。 一九七○年暑假 .......
邱琮皓/台北報導 中秋佳節人情濃!秉持著回饋社會的信念,昇恆昌免稅商店多年來持續捐助基督教恩友中心,不但捐贈近45萬元物資經費,更出動志工團隊,在恩友中心南港、淡水、基隆3個分部協助發送中秋物資,要讓恩友中心族群感受中秋佳節氣氛。 昇恆昌成立20年來,在董事長江松樺長期灌輸「以人為本、社會公益為導向,利益大眾」的理念下 .......
記者陳立勳/嘉義報導 統一獅今(9日)在嘉義市球場與中信兄弟交手,本季嘉義首戰由於基督教恩友會招待來自全國各地8千多位弱勢家庭兒童,賽前獅隊球星「雞排」江承峰、陳俊輝在場外與小朋友進行拍照會。 由基督教恩友中心舉辦「慈母恩 愛好棒」慈善活動,今日在嘉義市立球場賽事,剛好就在母親節前一天 .......
文 / 威朗 攝影/ 胡明智 照片提供/ 李政隆 按著地址,忠孝東路四段,台北市精華地區的黃金地段,但這裡不是我們的目的地;轉進SOGO 百貨旁的一條小巷,尋尋覓覓,在一個極不起眼的巷口,一幢極普通的舊公寓一樓,各式物品凌亂堆置,簡單卻又接近簡陋的桌椅與布置,這就是恩友中心總辦公室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