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應當靠著耶穌,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 神,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。 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,因為這樣的祭是 神所喜悅的。 ................(希伯來書 十三:15-16)
他叫做阿清,大家都說他力大無窮,嗓門奇大,飯量也夠大。
阿清自稱是最常見的典型街友,年輕時逞兇鬥狠,愛賭且愛喝酒,等到年紀大了,一無所成,沒有討到老婆,無子無女,淪落到街頭飄飄蕩蕩。
他不菸,不酒,不賭,不好色,脾氣好,有一份正當的工作。可是有一天,他卻因為營養不良路倒在街頭,輾轉送到了台南的中華恩友中心。
休養了好長一段時間,常常做惡夢,鎮夜難以成眠,期間我們還送他去開刀手術結石。
他名叫主恩。
他們活生生地存在,卻又宛若隱形。 但在凝結的照片裡,他們絲毫畢現。
2012年3月關於右邊這位街友的紀錄:
「牧師,然我跟你去好了。」這天,趁著恩友中心的牧師要去關懷街友,我對他說。因為我一直想知道關心街友是什麼感覺。
她叫作阿珠,在恩友用餐將近半年了。 跟一般街友不同的是,她總是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的,頭髮也削的短短的,臉上總是帶著淺淺的笑容,不愛說話,但是碰到人總會點頭致意。
他叫阿彬,除此之外,我們沒有他任何的資訊。
總是看見他蹬著他那部鐵馬遊蕩在東豐路上,頭髮彷彿抹上厚厚的一層髮油(其實是不洗頭的後果),總是在最後一刻才風塵僕僕的衝進恩友,總是裝滿堆得像小山一般的飯菜還不滿足。
前方這一對夫婦,原本在他們的家鄉有房可住,有錢可生存,但因為兒女相爭,現在身無分文的他們,生活無以為繼的他們,於是開始流浪,成為一般人所謂的「街友」。
阿吉原本是位富家子弟,過著富裕無憂的生活,但父親經商失敗後自殺,使他內心承受極大創傷,最後成為一個遊走街頭嘴巴念念有詞的街友,長髮披肩,從不洗頭........
然而,自從來恩友中心吃飯開始,奇妙的事開始在他身上發生.....,他的生命經歷轉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