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。 凡恆心行善,尋求榮耀、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,就以永生報應他們; ........ (羅馬書 二:6-7)
他住在好幾個四合院環繞住的中心位置的小屋裡。我們的物資車停在四合院入口處,開始走進迷宮般的四合院哩,一直找不到他的住處。櫛比鱗次的古老建築,我們有些慌亂。
熱心的阿桑問我們要找誰,我們道出了姓名。
一個子宮癌末期的老母親,帶著重度智障的兩個兒子住在不大的矮屋裡。第一次隨著里長夫妻去探訪的時候,是個悲傷的場景。
母親已經虛弱到無法整理家務,兩個兒子卻只能用著空洞的眼神各自喃喃自語著。屋內味道很重,潮濕混和著無奈的尿騷味。
第一次探訪阿姨的時候,是秋葉落盡,寒冬到來的傍晚。那一天,阿姨有著黯淡的表情,憂傷的心情。
第二次去的時候,天氣更冷了,阿姨帶著毛線帽,裹著厚厚的大衣,感覺雖然依舊憂傷,卻偶爾露出笑容。我們打電話過去告訴阿姨,下午會幫她送愛心物資過去。
他們住在佳里市區,高樓與高樓中間的矮舊平房裡面。房子是租來的,原本是別人家廢棄的廳堂,房東還把門口騎樓租給別人做小吃生意。出入都得小心別碰到滾滾的油鍋。
第一次去探訪他們夫妻那天,外頭天氣陰鬱,屋內濕氣很重,地板是歲月侵蝕造成的斑駁。屋內分成兩個部分,客廳與臥室共用,廚房與浴室共在一邊。狹長老舊的平房。
將近五年了,蓮阿嬤一直在台南恩友中心用餐。
五年之前,我曾經用憂傷,憤憤不平的筆觸來寫她的故事。
可是五年之間,阿嬤卻總是用著爽朗的笑聲跟笑容生活在這裡,沒有任何埋怨,用她的樂觀替我們打氣著。
作家說:我們閱讀書籍,然而我們也閱讀繪畫,閱讀雕刻,閱讀音樂,還有,閱讀人。
每次去探訪天賜的時候,總覺得自己好像在「讀一個人」。不只是看著他,認識他,也要深入理解與他相關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