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出處
宇宙光雜誌 477期(2014年1月15日 )
信仰教我們行善 ── 訪恩友中心李政隆牧師宇宙光雜誌 477期(2014年1月15日 )

文 / 威朗 攝影/ 胡明智 照片提供/ 李政隆

按著地址,忠孝東路四段,台北市精華地區的黃金地段,但這裡不是我們的目的地;轉進SOGO 百貨旁的一條小巷,尋尋覓覓,在一個極不起眼的巷口,一幢極普通的舊公寓一樓,各式物品凌亂堆置,簡單卻又接近簡陋的桌椅與布置,這就是恩友中心總辦公室。我們見到李政隆牧師時,他正以流利的閩南語與一群參觀的朋友交談。

李政隆是非常成功的建築師,收入和名氣不需要多加描述,但他現在卻和太太李雀美全人投身在教會和公益事業作志工,特別是資源極其缺乏的教會。面對眾多在生存線上掙扎的社會弱勢,他為何要選擇這樣的負擔?

「這不是我的選擇,而是我的信仰與信念。」
李政隆的國語非常台味,格外親切而容易接近。
「行善本是我們信仰的教導,是不能分離的,比如聖經說:
『行善的,復活得生;作惡的,復活定罪。』
『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,這就是他的罪了。』
這都是非常明顯的啟示,也是我們的信念和依據。」

針對我們的主題「活得好?不好?」,李政隆開宗明義說:「這題目對恩友中心來說太難了,我們從兩個層次來看,我的同事約一百多人,每個月薪水大約六千元左右,最多一萬多元,除了生活必需之外,其實沒有餘力再有額外的花費。

但是,你若問他們活得好?或不好?
我相信他們的答案會是活得很好,因為這裡有屬靈的快樂。
仔細思索,李政隆眉頭有些緊:「但來到恩友中心接受我們服務的人,都在生活上受到挫折,如果問他們活得好不好,答案應該也很清楚,他們活得並不好,這是屬世的真實。」

除了行善這個堅持外,恩友中心還有一個堅持,就是所有同事必須是基督徒,這在許多基督教的公益機構裡,已經相當少見了。綜觀台灣許多公益機構如醫院、學校等,雖是由基督徒創建,但是隨著時間推移,有些機構的基督徒比例已逐漸萎縮至不到百分之十,有的機構乾脆把「基督教」三個字都取消了。而李政隆之所以堅持,是因為恩友中心是個教會的基本信念。「如果只是行善,可以不需要基督徒,任何人都可以做;但我們的目的是從生活開始,最後從生命的層次來幫助人,基督福音才是恩友中心希望給他們的,因為活得好不好,有沒有基督信仰會很不一樣。」

雖然福音是終極目的,但李政隆卻有著深入的想法,那是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恩友中心接受委託,在災區負責救濟和傳道的工作,兩個月之內就有八十一人在恩友中心受洗信耶穌。這應該是很好的收穫,但李政隆卻很直接說出這個現象背後的隱憂:「這些受洗的人,居住和分布的地區非常廣大,有的地方開車一、兩個鐘頭都不一定到得了,所以根本無法跟進,如果只把基督信仰初步帶給他們就算了事,這樣過了一、兩年,這些人的景況可想而知。」

幫助人活得更好,在第一個層次生活方面,恩友中心使盡全力做到了;但在生命與信仰的層次,是李政隆和他的同仁一直要面對的挑戰。如果你問他們覺得自己活得好不好?他們的回答應該是:「你說呢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