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集

「我做鐵工20幾年了,身體才會這麼勇!(台)」左鄰右舍都叫她–阿姨仔。 今年75歲的 她身體還是那麼強壯,自從丈夫第2次中風後,就一直從早到晚在做資源回收,我來淡水恩友教會不久,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她推著手推車穿越大馬路,每次賣完回 收物後都會經過教會看看,且一定會問說: .......

在這個單親家庭,陳姊妹獨立養育兩個女兒,一位準備上小學,另一位則還在襁褓中,還有一位肢體障礙母親同住,家計重擔已超過負荷..

中午時分,大家都在暫時休憩的時候,我走進廚房,他碩大的身子正半蹲著拿著鐵刷細細的刷著流理台的油漬。 「先去休息,下午再刷。」 他低聲回答我:「沒關係,我不累。」 他是阿昕,剛隨著中華恩友幹事調動過來的廚房同工 .....
他來的時候,全身髒汙,牽著破舊的單車,臉上沒有任何表情,眼睛總是看著遠方,迷濛濛的憂傷。 帶他來的老教官拜託著我們:「這孩子輟學很久了,沒爹沒娘,在外頭遊遊蕩蕩沒個家,你們可以收留他嗎?」 他是小董,從那一天起至今,他在台南恩友中心已經住了五年 .......
大家都叫她阿昭。 住在市區角落的小房子裡。獨居。 阿昭原本是我們的弱勢關懷戶,在送了幾次愛心物資之後,她向我們表示可以不用送物資了,她想到教會來用餐。 「送這些物資來我很感激,但是水電瓦斯實在負擔不起……」阿昭坦然的說道。 她開始來台南恩友中心用餐 .......

恩友月刊

2018年 3月報 2018年 03月報 台南市很多的區域停水兩天。阿凱利用這個時間到五樓清洗水塔。他不是默默在做,而是很開心的邊做邊講個不停。服了五年的刑,加上兩年強制就醫,璀璨的人生,就這樣蹉跎了。他說在醫院強制就醫的那段時間尤其難受,除了看診的時候跟醫師有對話,他總是獨自面對蒼白的孤單。
2018年 6月報 2018年 6月報 按了電鈴,在門外那頭喊著:「鄭伯伯,您在家嗎?」進了擁擠及非常悶熱的屋內,只留一盞微弱的日光燈及蒼白病容和歡迎我的絕望聲音… 鄭伯伯要我自行開門,自行找個椅子坐,但說真的連站的空間都不足…屋內空氣中是飄著廚餘味及尿騷味…進了大門後才知,原來伯伯行動如此不便。
恩友 2021年 3月報 恩友 2021年 3月報 同工們帶著愛心物資探望余阿嬤,我們一見到余阿嬤,她拄著四腳助行器,臉上充滿愁容憂悶,告訴我們她煮了稀飯但吃不下、全身是病痛,唯一住在一起的孫子已成年上班跟阿嬤少有互動,余阿嬤心裡孤單。
恩友 2021年 6月報 「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因他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」(以賽五十三章5節) 小琳因生產時缺氧造成腦性麻痺及重度多重障礙,她不會說話,也沒辦法自己吃飯,仰賴媽媽照顧三十二年,僅能從鼻胃管餵食。 媽媽阿美姊和照護員都說,自從來到教會後,小琳以前像小孩子長久不發育的身形卻看得出漸漸在成長…
2017年 4月報 2017年 4月報 兒子現年40歲,從事臨時工作,但這份粗工要看天候上班,要有工資時才能拿錢回家,收入極不穩定,而女兒今年46歲,目前比較少回家探望母親,因近期也面臨失業…江女士在五年前因車禍左腳骨折,行動不便至今已近六年,現在是靠著做手工及老人年金過生活

媒體報導

社會上許多看不見的角落,有著形形色色被世俗所放棄、被認為「無用」之人,有的是自甘墮落、有人是犯罪之身,或貧病交迫、無依無靠,但在最底層的世界,仍有人努力洗清過去的罪惡,靠著「自助助人」的方式重新站起,他們不奢求被接受或原諒,只需要一個機會 .......
文 / 威朗 攝影/ 胡明智 照片提供/ 李政隆 按著地址,忠孝東路四段,台北市精華地區的黃金地段,但這裡不是我們的目的地;轉進SOGO 百貨旁的一條小巷,尋尋覓覓,在一個極不起眼的巷口,一幢極普通的舊公寓一樓,各式物品凌亂堆置,簡單卻又接近簡陋的桌椅與布置,這就是恩友中心總辦公室 ......
多年來,由牧師李政隆創辦的恩友中心,每日供餐給街友,並提供收容、醫療和輔導他們就業,造福許無法溫飽、無家可歸的民眾,因此,李政隆被稱為「貧窮人的牧師」,恩友中心更被稱作「嗯友大飯店」。 恩友中心是長期以來一直供餐給街友的慈善機構。2003年,李政隆接受耶穌的感召,在板橋成立第一間恩友中心 .........

【林宜瑩台北報導】基督教台灣貴格會恩友中心(後改名為恩友教會)第一任主責牧師李政隆,多年來被遺傳性多囊腎病纏身,今年1月26日入住馬偕紀念醫院,將右

今天就是中秋節了,每逢佳節倍思親,基督教恩友中心在台南席開 50桌,除了宴請清貧家庭,也希望讓街友們也能開心體驗團圓吃飯的溫暖,高齡84歲高俊明牧師也現身,希望社會都能懷著同理心,給社會上的弱勢民眾,更多的溫暖。 車水馬龍的大馬路旁,流水席帳棚內的民眾正吃的開心 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