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集

將近一年了,他每個星期有5天是在台南恩友用餐的。總是背著沉重的大背包,一手提著睡袋走進恩友中心。典型的全身家當隨身攜帶的旅人。沒有來恩友用餐的那兩天,他說是回嘉義故鄉去看看。跟他說嘉義也有恩友中心,他搖搖頭告訴我不想讓故鄉人知道他一直在流浪著。......
恩友濟貧故事位於三民區中仁街角落的大樓。 屋主把整棟樓隔成一間間狹窄的雅房出租,住了數十戶的人家。 有做粗工的,有菜市場的小販 ,也有失業待業中的朋友,以及被棄養的老人. 去探訪大姊的時候,她很誠實的告訴我們,她跟丈夫年輕的時候沉迷於簽賭大家樂 ......
有個阿伯,脖子長了一顆像球似的,不知是瘤,還是甲狀線腫大?他幾乎每天都來教會用餐,但他總是一個人,靜靜的不說話。一天,阿伯突然問我:「沒有中、低收入證明,可以領取米糧麼?」我好奇的問他,怎麼會這樣問呢?他說,他來教會用餐已經一個多月了,也在暗中觀察教會已有一段時間......
當台上唱著「耶和華祝福滿滿」這首詩歌時,我的心悸動著。他們是多麼的發自內心、如此誠懇的吟唱著!是阿,上帝給我們的祝福總是滿滿,也許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幸,但是看看街友們再看看自己,他們比我們更不幸卻是比我們更堅強!......


我一直非常不忍心看這張照片。
因為它述說著一個令人落淚的故事。

恩友月刊

恩友 2022年12月報 恩友 2022年 12月報 前鎮恩友教會聖誕佈道會 鐘金城弟兄的見證 從小就對教會稍有認識,因為我家對面就有一間教會。只因當時家裡是拜偶像的,所以在我的心裡分不清基督和偶像。第一次接觸教會是在國小四年級的時候,父親去世,母親工作養家,我因而認識了教會,參加主日學敬拜。
恩友 2020年 2月報 恩友 2020年 2月報 感謝恩友教會,每週的福音濟貧活動,發放日常生活物資,時常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,讓我們在三餐物資不至缺乏。
恩友 2019年 11月報 阿宏弟兄的生命故事 從小時候求學到一路成長,幾乎都是一帆風順,未曾經歷過重大的波折。然而退伍之後因作生意生敗。經濟的壓力加上家庭的紛擾,導致染上酗酒的習慣。 光陰荏苒、年歲漸增、一事無成。酗酒的習慣卻未曾改變,這當中也因此誤了工作、誤了家庭。由於家庭及工作的不如意,酗酒像惡靈般的與我糾纏,我每當想起種種往事,就被降服了。
恩友 2023年 2月報 阿揚姊妹住在信義偏鄉地利山村,家境不優裕的她拉拔大三個孩子,現在為了分擔孩子養家的辛勞,也幫忙帶孫子,讓孩子無後顧之憂… 阿揚姊妹住在信義偏鄉地利山村,家境不優裕的她拉拔大三個孩子,現在為了分擔孩子養家的辛勞,也幫忙帶孫子,讓孩子無後顧之憂…
恩友 2019年 7月報 恩友 2019年 7月報 阿英嬤孫子收到布偶禮物一直緊緊抱著開心的笑,看著這個天真活潑的孩子,也為他的成長背景感到鼻酸。 孩子的媽媽在他十個月大時,把孩子留給阿英嬤,就離家不知去向,目前孩子已經四歲多了,媽媽還是下落不明,都是靠著阿嬤照顧和陪伴。

媒體報導

〔記者翁津煌/台北報導〕春節全家團圓吃年夜飯,對許多弱勢家庭和街友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基督教恩友中心關懷弱勢民眾及街友,將於明天小年夜至十日(初一)一連三天舉辦「天天圍爐、天天紅包」活動,席開一百五十桌,分別在台北及高雄為無法回家的民眾舉辦圍爐宴。
社會上許多看不見的角落,有著形形色色被世俗所放棄、被認為「無用」之人,有的是自甘墮落、有人是犯罪之身,或貧病交迫、無依無靠,但在最底層的世界,仍有人努力洗清過去的罪惡,靠著「自助助人」的方式重新站起,他們不奢求被接受或原諒,只需要一個機會 .......
文 / 威朗 攝影/ 胡明智 照片提供/ 李政隆 按著地址,忠孝東路四段,台北市精華地區的黃金地段,但這裡不是我們的目的地;轉進SOGO 百貨旁的一條小巷,尋尋覓覓,在一個極不起眼的巷口,一幢極普通的舊公寓一樓,各式物品凌亂堆置,簡單卻又接近簡陋的桌椅與布置,這就是恩友中心總辦公室 ......
夜幕低垂,華燈初上聖誕節前夕的十二月21日傍晚,冷氣團挾帶的寒風細雨籠罩著台北街頭。打扮入時的年輕都會男女,提著從百貨公司買來的大包小包的「聖誕禮物」,準備開PARTY「狂歡」。但有著另一群年輕人,因著師大教授「小謀老師」謝智謀透過 FACEBOOK(臉書)的連結,到台北恩友中心「陪街友過聖誕節」 .......
體育中心/綜合報導 中信兄弟 23日與義大犀牛之戰,邀請來自台灣偏鄉、視障、弱勢家庭的 4000多位國小學童,在師長與父母陪同下,走入天母棒球場,欣賞他們生命中的第一場職棒比賽,同時邀請口足畫家楊恩典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