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五四運動時,有一位女性主義作家叫凌叔華,在當時中國保守年代裡,寫了許多以女性觀點出發的情愛小說,闡述根深蒂固的愛情思想如何存在歷代家族中,不論家道中落或其他因素,女人就算再有夢想與才氣,仍免不了「次之」對待。

她的作品使我看見女性極力擺脫性別政治的壓迫、爭取表意空間的渴望。而這位老師的熱心,其實正擁有現代女性正不斷在社會中嶄露的「勇敢做夢、獨立思考」的特質。

她努力的目標不是為著滿足自我,而是為著許多與她曾有相同景況的人,都能再次抬起頭、昂首闊步。這件事就是-「公益」。

我帶著好奇的心等待清明連假第二天的到來,上午見到教會負責人吳承恩長老,就跟他聊聊這位老師,他告訴我 3年前剛在淡水設立據點的經歷後,才聊到她。下午見到她,我們才攀談了一陣子。

「『行善』對我來說,就像堆積財寶在天上,我常告訴學生,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價,不論壞事或好事,最後都會累積到一定的結果。」

陳老師說的話總離不開她目前在花蓮某一偏鄉國中的學生,因為她說那裡的孩子80%都是「問題學生」。

我問她是哪個花蓮鄉鎮的國中?她告訴了我,但希望我寫文章時,不要透露自己和這所國中的名字,否則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下,很多事情就像曬在陽光底下,到時不僅可能讓她飯碗不保,性命都會有危險,因為當地地緣雖然不大,但惡勢力集中起來也不容小覷。

然而,我聽完這話,感覺好似她對台灣偏鄉教育的問題頗有經驗,甚至讓我感覺她已對自己班上的問題學生,喪失不少動力。但她會這麼想,不是沒道理,因為學生問題的根源其實在「家庭」。

文/杜胤廣 攝/非陳老師(取自wiki)

▲ 繼續閱讀

 【熱心的流浪教師-淡水好晴天( 1 )

 【熱心的流浪教師-淡水好晴天( 3 )

 

『行善』對我來說,就像堆積財寶在天上,我常告訴學生,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價,不論壞事或好事,最後都會累積到一定的結果。
故事來源
淡水恩友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