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出處
自由時報 2013年 6月 23日
悼念「原住民孤兒之父」(自由時報 2013年6月23日)

◎ 李政隆/

被譽為「原住民孤兒之父」,一○五歲的楊煦牧師和林鳳英師母相繼安息,他們留給台灣一個「流芳的人生意義」楷模。謹以眼見與大家分享。

一九七○年暑假,為使六龜山地育幼院合法化,師母須外出受訓,我得以志願成為山地育幼院三個月的代理院長,首次接觸在六龜中學教書、浸信會六龜教會楊煦牧師。楊牧師雖有教師和牧師雙薪俸及外界捐款,但我見到的卻是他每日為籌設經費四處奔波。我仔細觀察,發現他有犧牲自己也要幫助別人的個性,對育幼院附近窮人有求必應,即使一無所有,還是來者不拒給予救濟,這是造成他入不敷出,經常勞苦奔波原因。

我曾勸他「量力」行善,他反問我:「六龜窮人真的可憐,除了教會,還有誰能幫助他們?」至於拮据的經濟,他說:「上帝必會看顧!」當時未信耶穌的我難以理解,但也確實看見上帝那雙看不見的手幫助他。

那年暑假,我從楊牧師身上學會「愛的付出」,後來成為協助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、泰北難民村、泰緬寮貧窮救濟的行動力。甚至成為從事貧窮救濟基督教恩友中心牧師,都是年輕時從楊牧師領受的心得。

同樣是六月,許多行政首長、企業老闆趁著驪歌響起,在畢業典禮上大談人生意義。想起楊牧師對孤兒的無私付出,這樣的人生,更有意義吧!
(作者為基督教恩友中心牧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