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從英國長老教會始傳來台後,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歷史,中間歷經滿清、日本以及中華民國三個時期。其中尤在公元一九四九年,蔣氏父子時代撤退來台時期,除本身也受洗成為基督徒外,許多失意的高官商賈,也在失意之餘受洗成為基督徒。
而當時在中國大陸傳福音的世界各個宗派,也都一一撤退來台;
使得當時的台灣,成為全世界傳教士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。
許多人都以為,像這樣的景況,台灣不出數年必成為基督教國家。
可是到如今,台灣基督徒統計正常參加主日禮拜的,若不計及天主教徒,
則只有不到百分之二人口,近年來甚至有逐漸減少的趨勢。
大大的出乎基督教專家學者的預料,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景發生呢?
原來像台灣或中國,這樣有宗教信仰及文化的國家。
若教會不能成為可向這些傳統勢力宣戰的教會。
也就是使台灣教會,如同初代使徒彼得、保羅或等所建立的教會。
這些初代的教會,都能真正秉持主 耶穌的教導,以愛及真理,向高度的希臘、羅馬文化挑戰,最後教會不但站立得住。並且在主後三百二十三年,君士坦丁大帝的命令下,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。奠定了基督教成為的普世的宗教根基。
像這樣以愛和愛主的殉道精神,所建立起的教會。不僅征服羅馬帝國,甚至最後成為幾乎所有歐美國家,包括英國、德國、法國,西班牙等歐洲國家,甚至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唯一信仰。雖然在教會的成長過程中,發生許多負面的事。
像羅馬帝國時期,教會與羅馬帝國結合的結果,教會開始世俗化和腐化。
教會發展成為天主教,以「上帝在地上的代表」自稱的教皇,掌握了大部份權力。
他們不僅稱呼主 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為聖母,並以之取代聖靈,成為禱告的對象。
稱呼教會管理為「神父」,他們不但掌握有赦罪的權柄,並以他們的講道代替聖經。
使得聖經成為教會的附屬品,甚而到中古世紀幾乎從教會中消失。
教會的腐化,直到十七世紀,方因馬丁路德神父無意間因整理地窟圖書時,偶然發現了聖經,才領悟到天主教的錯誤,要求宗教改革。雖然在改革過程中,馬丁路德等人歷經許多危險和逼迫,但因聖靈帶領,終使歐洲部份地區,脫離天主教勢力,這就是「新教」的由來。
然而成為新教的國家,是否就可以活出 主 耶穌的教導?
我們可以從基督教來到台灣為例加以說明。
雖說台灣本身也有文化,但若比起早期希臘和羅馬文化,其文化層次可說較低。
尤其是宗教信仰,以台灣民間信仰為主,間雜部份外來佛教文化,似乎存在著高深哲理。
但涉及真正的信仰內容,仍屬迷信者多。
像這樣的文化,按照過去基督教的經驗,應是福音很容易傳揚並紮根的地區。
這是為何民國三十八年以後,當時大量傳教士跟隨政府來台,使得台灣突然成為全世界傳教士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。使得許多人相信,也預言台灣將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。
然而事與願違,到如今台灣信仰基督教的人口,卻佔不到全國人口百分之二。
這是為什麼?
其原因,乃基於台灣早期福音傳入台灣時,他們所建立的教會,早已失去初代教會的精神和內涵。
造成這樣的原因,乃源於歐美至中古世紀後,就已發展出不管是信仰天主教,或基督教,可謂是進入整個歐美,全民皆信 主 耶穌的時代。
也就是說,在那個封建時代裏,在帝國和教會的壓力下,讓你不得不信主。
即使來到十九世紀末的文藝復興時代。
雖在社會上出現許多反宗教的言論,像「天賦人權」、「共產主義」等自由主義學說。
其中對宗教,也僅能提出像「無神論」等,所謂「有神」或「無神」的爭辯,而無其他信仰可取代當時的基督教信仰。
可以說,直到福音傳來台灣為止,整個歐美,都已進入所謂基督教「意識形態」信仰的時代。在那裏雖有無神論,但究竟是極少數。何況這些無神論,許多人當面臨生死關頭時,仍免不了會要求教會為他們辦理安息,否則就會產生人生終點心裏的不安。
這種情況就如同目前的台灣,許多人雖說無信仰。
但當他們臨終時,卻免不了自己和家屬的要求,按台灣習俗辦理喪事,否則整個家族心裏會產生不安。也就是說,表面雖說無信仰的台灣人,卻牢牢地被台灣民間信仰所束縛。
雖說台灣傳統的民間信仰,其文化內涵十分崇尚迷信,深為知識份子所批評和不恥。
然而這種信仰在台灣,卻也發展到幾乎五步一小廟、十步一大廟的地步。
也就是說,即使這些信仰的內容非常低俗,但在台灣卻已發展成為「意識形態」的一種信仰。
像這樣進入「意識形態」信仰的宗教,其實宗教本身並不需要有很深的內涵,像台灣到處林立的小廟,即使只是拜拜的像徵,毫無講道內涵,數百年來,它依然可成為維繫整個台灣的共同信仰。
而歐美的教會也是如此,在全民幾乎皆是基督徒的認知下,教會的存在,並不是要如何去傳福音,如何領人信主,以及如何以愛及行為,重新建立教會的社會價值,因全民已是基督徒了。
所以教會首要的工作,乃是如何守住教會,以及如何使這些已信主的弟兄姊妹,喜歡到教會裏去。因在「意識形態」信仰下,守住教會,就守住信仰。
至於教會以外的人,是否來教會,就不是重要的事。
因來不來教會,只是時間問題,時間一到,或者已走到人生盡頭的信徒,他們也會像台灣的民間信仰一樣,終究仍會回歸到教會,甚至求助於教會。
可是這種失掉起初愛心的教會,以「意識形態」信仰為基礎建立的教會,在已是基督教國家的歐美,當然不成問題。可是這樣的教會,一旦移植到台灣,這種早已有自我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地區,就成為很大問題。
教會在沒有信眾基礎下,不但沒有被教導如何幫助社區,愛心如己,以及對外傳福音的能力。反因尊循歐美教會的舊習,成為與社區隔離,不知民間疾苦,只求如何守住自己的羊的教會。
使得台灣教會在社會上,不但被批評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,對外卻沒有愛。
甚至被指為社會上,謀求特定少數階層利益的教會。
所以教會企求在台灣成長與復興,當然除了我們要懇求聖靈的同在,帶領我們前面道路外。
更重要的是,台灣教會也必須重新學習起初的教會。
像使徒彼得、保羅等起初建立的教會。
秉持聖經教導,以愛、關懷及真理,向台灣的原有宗教前進,邁開步伐。
因為起初的教會,他們不僅要面對高等的希臘、羅馬文化,
此外,還有猶太人的逼迫,以及帝國的迫害。
他們處境之艱難,是我們難以想像的。
然而因著對主堅定的信心,以及無比的愛心,他們不但克服了環境。
甚至到最後也逼使羅馬,不得不接受基督教成為國教。
這種結果,相信在台灣原本膚淺的傳統信仰下,我們若能秉持「起初教會」的精神,
從聖經中重新尋找已迷失的真理和愛心,重新建立起初教會的模式。
相信在台灣,我們有真理,有愛,有信實,更有主的同工。
必能使台灣,像教會過去征服羅馬帝國一樣,如同教會學者所預言般,成為基督教的國家。
文╱恩友中心 李政隆 執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