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出處
中國時報(2016年12月3日)
李政隆創恩友中心 對抗黑道照顧街友--中國時報(2016年12月3日)

多年來,由牧師李政隆創辦的恩友中心,每日供餐給街友,並提供收容、醫療和輔導他們就業,造福許無法溫飽、無家可歸的民眾,因此,李政隆被稱為「貧窮人的牧師」,恩友中心更被稱作「恩友大飯店」。

恩友中心是長期以來一直供餐給街友的慈善機構。2003年,李政隆接受耶穌的感召,在板橋成立第1間恩友中心,開始每日供餐給街友,許多朋友認為他撐不過3個月,「沒想到主耶穌讓我一做就是13年,而且目前全台各地共有22間恩友中心。」李政隆感恩地說。

恩友中心每天提供免費午、晚2餐,讓街友得以溫飽,並收容失業或低收入家庭,更將募集來的物資救濟貧窮人士。結合全台100多家愛心診所,發放「嗯友卡」,給予孤苦無依的人免費就診服務。因此,很多人稱李政隆為「貧窮人的牧師」,恩友中心更被稱作「嗯友大飯店」,粗估每日供餐人數可達 5,000人次。

全都是  神的恩典

起初,恩友中心營運費用完全是靠李政隆以前經商所積攢的錢,經過街友口耳相傳,愈來愈多人到恩友用餐,「這麼多人來吃飯,金山銀山也會被吃垮。」李政隆與同工們到菜市場,撿拾菜販賣不完的菜或是被丟棄的菜葉,當作恩友的食材。

有些企業或單位得知恩友中心的善行義舉,特地將公司內多餘的食物捐給恩友,也會在同仁間發動募款。例如昇恆昌公司每天額外煮食,再請恩友來領取,目的就是希望減輕恩友中心的負擔,真正幫助到街友,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。另外,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同樣也會將每日多餘的飯菜,捐給恩友中心。還有藝人甄莉經常私底下號召藝人及朋友,默默捐米給恩友。

李政隆本是一名建築師,曾參與過多間廟宇設計與規畫,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,還曾擔任《佛教文化》雜誌的發行人及社長。他因早年在東南亞從事木材生意,賺了不少錢,後來覺得砍伐樹木有違環保,於是想找出口得到救贖。

但翻遍所有佛經,都無法找到贖罪的方式,朋友推薦他閱讀聖經,花了1個半月讀完聖經,終於領悟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,痛苦地承擔罪過,因此大徹大悟,決定受洗信奉耶穌,歸入主的名下。

「成為基督徒之後,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不求回報,就像上帝將恩典賞賜給每個人,而不再會想要為自己謀求好名聲及益處。」李政隆說,恩友其實經營得很辛苦,13年來還能持續拓展,一切都歸於神的恩典;更奇妙的是,恩友多數的奉獻都是來自非基督徒的捐款與出力。

昏迷中看見天使

今年已 68歲的李政隆為了維持恩友中心營運的重擔,勞心勞力,加上罹患遺傳性多囊腎病變,然而這些考驗都沒有壓垮他的意志和樂觀態度,「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。」

李政隆說,40歲那年發病,原本要洗腎,「可能是上帝的旨意,祂不讓我洗腎。」直到去年年初因為肚子發脹,膝蓋無法承受身體重量,影響到走路,所以決定開刀治療。「手術過程中,我一度停止呼吸心跳,昏迷中我看見耶穌派來的天使,跟我講了我未完成的使命,講完後,後來我就醒了。」連醫生都覺得是奇蹟。

「去年底,我不幸中風,半身不遂,但我不擔心身體狀況,惟一憂心的是恩友、怕街友吃不飽飯,我不斷向上帝禱告,祈求神的幫助,3天後我又奇蹟地恢復,當然都得歸功於上帝的恩典。」

「嗯友中心不是只服務街友,而是救濟貧窮者,哪裡有需要,恩友中心就在那裡成立。」李政隆說,第1間恩友中心在板橋成立後,發現很多中南部的弟兄到台北謀發展,不少人都「寄居」在台北車站內,所以在台北車站附近成立了第2間恩友,不僅提供午晚餐、收容外,還輔導他們就業。

願做到最後一刻

李政隆也說,上帝教導我們要對人無私奉獻,不分貧富、美醜、信仰,對待貧窮之人也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,不能有任何區別。每天供餐前半小時,會有同工帶領大家一起讀經、禱告,結束後才開始供餐,「不願意參加禱告的弟兄,恩友也會供餐,吃久了,他們自然會不好意思,最後跟著大家一起禱告。」用尊重的方式對待貧窮者,是恩友服事的方式。

過去有黑道或詐騙集團到恩友中心「獵人頭」,曾有同工阻擋黑道的財路,被刀架在脖子上,而募款過程也嘗盡人情冷暖。李政隆說,同工以肉身對抗黑道,一是為了保護恩友的弟兄,二是不能讓恩友淪為賊窟,「完全是用血與淚換來大家的安全。」如同李政隆接起電話,他的第1句問候語,不是你好,而是「平安」,就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平平安安。

除了台北市、台南市等地區的恩友中心外,大部分的恩友都沒有受政府任何補助,李政隆說,可是政府的社工都會主動跟我們聯繫,把窮人送到恩友。由於恩友的知名度不高,所以能募集到的物資或金錢非常少,只要有心參與,哪怕1,000元、500元也是一個奉獻,讓更多窮人、吸毒者、精障患者、遭家暴的人得到更多的照護。

另外,李政隆指出,除了物資和金錢外,恩友更需要招募有心參與的善心人士,一同照顧更需要幫助的人,未來恩友會透過義賣,來募集資金,並擴大規模,「我會一直做到我眼睛閉上為止。」

 


李政隆小檔案

年齡:68歲
學歷: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
經歷:建築師、《佛教文化》雜誌發行人及社長、恩友中心負責人


作者:高鈞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