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心的流浪教師 -淡水好晴天(完)

你無法想像一個全校不到300名學生的國中,有一半以上,生活離不開『菸、酒、檳榔』吧?!

「你無法想像一個全校不到 300名學生的國中,有一半以上,生活離不開『菸、酒、檳榔』吧?!」陳老師在花蓮某鄉鎮一所國中代課屆滿一年,她發現當地學生家庭大部分都是原住民與客家人,80%都是「隔代教養」下長大的孩子。

他們的父母不是因吸毒、竊盜或傷害等犯罪問題而坐牢,就是離婚,父母長年在外工作,沒有多餘時間管教孩子,因此學生的價值觀早已在破碎家庭中,完全扭曲。

 「菸、酒、檳榔早是上學必帶的隨身物品,更別說女孩子,對她們來說,『失身』已是正常不過的人生經歷。」陳老師說,面對這些價值觀混亂的問題,一個班級老師根本束手無策,要體罰嗎?不是,要責備、要鼓勵嗎?更不是...

陳老師相信-「言教不如身教,身教不如境教」-必有其道理,但這些孩子的現實家庭狀況,已離這句話愈來愈遠。

因為這些孩子沒有完整的家庭,不用說老師不體罰的時代已經來臨,沒有好的教育與家庭環境,就算再多的制度與課程,老師就得承受更多的教學壓力,如此,備課、教學的時間不斷填滿,還談何「品德教育」?

「沒 有一個孩子願意被當作『弱勢』,只是台灣教育對弱勢偏鄉學生的補強只停留在『加分』。」

陳老師這次回到淡水,來到恩友,在我和吳長老的偶然閒聊之下陳老師說,她所代課的國中,部分學生的強項在於「體育」,基本上學 科成績不用太好,也能保送好一點的學校,所以讀書對他們來說,根本不在乎,學校也就不須體諒其他體育不強學生的學習問題。如此,學校制度在教育上自然無法 取得平衡。

有些學生不需讀書,就能自然升學,但品德問題也使他們影響到其他同學。陳老師大膽地說:「如果要摧毀一個孩子,就先摧毀這個人的家庭,因為日後這個人再怎麼有成就,只要品德出了問題,這個人仍會走向毀滅的道路。」

陳老師所代課的國中,一年一聘,每月雖有5萬元薪資,但很難找到老師肯願意在偏鄉教一群問題學生,更別說新一代老師願意在此子孫綿延,接受較差的教育環境。

她告訴我,許多非體育系的老師都很難待下去,更何況她有1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,因為學校上至校長都會在上班途中偷懶回家休息,更何況下至基層老師,別想找到教導學生品德操守的方法。

如今,離下一聘期只剩3個月的陳老師,其實已不打算繼續教書,因為她知道台灣偏鄉基礎教育,最迫切解決的問題不只在書本中的知識,而是令人棘手的品德教養。

所以,陳老師這次回到淡水,來到恩友,在我和吳長老的偶然閒聊之下,她已做了決定,就是不再回到學校教書,而是希望回到淡水做生意,照顧自己的母親,每天行善,看見更多弱勢家庭的需要,把信仰帶給他們,才是她認為解決教育問題的不二法則。願神祝福她。

文/杜胤廣      攝/淡水恩友

▲ 繼續閱讀

 【熱心的流浪教師-淡水好晴天( 1 )

 【熱心的流浪教師-淡水好晴天( 2 )

 【熱心的流浪教師-淡水好晴天( 3 )

 

故事來源
淡水恩友中心